加拿大華裔女作家常琳新作出版
展現(xiàn)海外華裔作家創(chuàng)作新方向
近日,著名加拿大籍華裔女作家常琳的新作《別了多倫多》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。這是常琳“多倫多三部曲”的完結篇。
常琳的首部小說《雪后多倫多》被導演趙寶剛拍成電視劇《別了溫哥華》,曾獲華表獎、春燕獎等獎項。她的另一部作品《北京青年》入選香港亞洲周刊2012年十大小說,被趙寶剛導演拍成同名電視劇后,成為當年的現(xiàn)象級電視劇,榮獲華鼎獎、亞洲彩虹獎等。2014年,該劇DVD光盤作為國禮之一,贈送給阿根廷友人。
作為初代移民,常琳一直使用中文寫作,因此她的作品能引起國內讀者的共鳴。
《別了多倫多》關注的是兒童拐賣的主題,講述了移民加拿大的華人夫婦肖璐在一場車禍中,意外發(fā)現(xiàn)正在上大二的兒子安安跟他們沒有血緣關系。肖璐回國,在警察的幫助下,歷經周折找到親生兒子凱旋。然而,本該皆大歡喜時,肖璐一家卻陷入更深的情感沼澤……
小說中,母親肖璐因為長期生活在加拿大,已習慣用西方文化視角看待親生兒子的回歸,而兒子凱旋被拐賣至買家后,也早已建立了強烈的親緣關系。來到加拿大后,凱旋在情感不適、文化差異、身份認同等一系列壓力下,形成心理困惑,無法融入原生家庭,與親生父母爆發(fā)激烈沖突。這些在拐賣兒童融入原生家庭后常常會爆發(fā)的沖突和矛盾,在跨文化視角下變得尤為激烈。
對于原鄉(xiāng)的懷舊書寫,是海外華人寫作中的傳統(tǒng)母題,常琳這次沒有過多著筆,而是巧妙地利用自己華裔作家的身份,將兒童拐賣這一熱點話題鋪陳在跨境背景下,著力展現(xiàn)被拐兒童回歸原生家庭后面臨的文化適應障礙、語言障礙、身份認同等問題,立體展示了人性的復雜性,增加了小說的沖突性和可讀性。
常琳的此次創(chuàng)作展現(xiàn)了海外華裔作家創(chuàng)作的新方向,即由跨文化視角下的故鄉(xiāng)懷舊,到關注中國最新的熱點話題;從新移民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匯中的身份焦慮,到扎根住在國、心系祖(籍)國的濃濃赤子情。(高文喆)
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
編輯:聶伊岑